周一,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931787)的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再创历史新高,单日创出净流入11亿多的天量。
今年这个板块真的是王者般存在,不管是主动还是指数,都排在最前面。像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已然翻倍,涨幅达到119.71%,位居所有ETF第二。(数据来源: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09/09)
三个月前,我写了篇文章,标题叫做《创新药的行情,可能刚刚开始》。虽然没百分之百把握,但在深入分析后判断,行情向上还有较大的空间。
有意思的是,由于创新药弹性大,波动不小,在6月17日的回调中,文章还是被不少散户冲了。可如今回过头看,从发文到现在也涨了超46%,好在不少粉丝都拿住了。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又一轮概念炒作,那可能就会影响投资决策。从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8月底,39家港股创新药企业上半年总收入达到1520.61亿元,归母净利润282.66亿元,同比增长54.37%。(数据来源:Wind,万联证券研究所)
展开剩余82%这不是偶然,而是行业从“故事驱动”转向“实力驱动”的明确信号。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一个正在崛起的产业故事。
01
从跟跑到领跑的转身
要理解这轮行情的含金量,我们得先看看中国创新药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变化。2015年药政改革启动时,中国创新药还处在“跟跑”阶段,大部分企业做的是Me-too产品。但短短十年时间,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数字上看变化最直观——
2016年本土新药NDA只有4款,到了2024年已经达到64款;2025年1-8月,本土创新药的IND占比已经达到88.8%,临床开设数量占比达87.4%。
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药临床开发的中心。
2024年在中国开展的临床试验数量占全球的46.6%,超过美国位居第一。中国药企开展的临床试验占全球的40.3%,同样超过美国。这意味着中国不再是简单的制造基地,而是创新的源泉。
在技术领域,中国创新药企已经在多个赛道建立了全球领先优势:ADC领域占比56%、双抗领域占比50%、细胞疗法占比46%。就像当年的高铁和新能源汽车一样,中国正在这些前沿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02
中国智造的出海大潮
如果说技术实力的提升是内功,那么创新药出海就是外功的体现。最近几年,中国创新药企的License out交易频频刷屏,而且交易金额越来越大。
拿几个典型案例来说: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依沃西授权给Summit,总交易金额50亿美元;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海外授权给诺华,总交易金额22亿美元;荣昌生物的HER2 ADC维迪西妥单抗授权给Seagen,总交易金额26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国际制药巨头对中国创新药技术的认可。
更有意思的是,从2023年开始,中国创新药企的License out交易数量已经超过了License in,这就是说中国从技术的“净进口方”变成了“净出口方”。
以百济神州为例,其核心产品泽布替尼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26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在美国CLL市场已经处于领导地位。这款中国智造的药物,不仅在本土市场站稳脚跟,还在全球最挑剔的美国市场取得了成功。
03
港股创新药的估值重构
“泡沫挤压之后,留下的才是黄金。”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如此评价创新药赛道。
过去几年,很多人对创新药企业的印象是“烧钱机器”,他们研发投入巨大,但迟迟看不到盈利。但2025年的数据显示,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从财务数据看,多家港股创新药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信达生物2024年首次实现Non-IFRS利润和EBITDA转正;百济神州预计2025年GAAP净利润全年为正,自由现金流也将转正。这些企业已经从玩概念进入了盈利的模式。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商业化能力的显著提升。一批Biotech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商业化能力,步入稳定盈利或成功扭亏的新阶段。三生制药、信达生物持续稳健盈利;百济神州、晶泰控股、乐普生物等企业更实现了显著的扭亏为盈,如百济神州从2023年亏损8.82亿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盈利0.96亿元标志着其研发成果成功转化为商业回报。
随着更多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企业的市场渗透能力大幅增强。医保基金收支状况在2025年有所好转,1-7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收入同比增长6.9%,支出同比减少1.0%,这为创新药支付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
正是上面的一个个变化,在投资上,港股创新药板块逐渐具备了长期配置的价值。
从港股创新药ETF(513120)的规模变化,可以看到市场资金的不断涌入。这只ETF年初仅为76.29亿,还不到百亿,现如今已经超230亿,成为港股创新药板块中规模最大的龙头产品。(数据来源: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09/09)
近一周交投也非常活跃,港股创新药ETF的日均换手率达到57.49%,日均成交额高达123.86亿元。(数据来源: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09/09)
这些都反映出市场对这个工具的认可。
当然,投资永远伴随着风险。创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海外监管政策的变化、短期估值的波动,这些都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因素。
但从长期来看,它依然值得配置,场外的投资者可以关注它的联接基金(A类:019670;C类:019671)。
这有点像十年前很多人没有预料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一样,今天的中国创新药也许正在书写一个类似的故事。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发布于:四川省旗开网-股票配资平台网-网上配资-配资投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