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清”一词本源于经济学,指市场通过价格调节,使商品供需达到平衡、所有愿意交易的主体均能完成交易的状态。
在电力市场中,“出清”因电力“无法储存、瞬时平衡”的特殊属性,被赋予了更具体的内涵——它不仅要实现发用电供需匹配,还要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那么,电力市场中“出清”到底是什么?又有哪些模式?是否进行安全校核?本文试图用通俗的语言,把电力市场出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来源:北极星电力市场网 作者:清风)
一、先搞懂:什么是电力市场出清?
简单来说,电力市场出清,就是根据市场规则和所有买家和卖家的报价,最终确定“谁发电、谁用电、发多少、用多少、按什么价格结算”的过程。
具体怎么操作呢?关键在于“高低匹配”原则,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场“供需配对会”:
卖方排队:发电厂(比如火电厂、光伏电站)会报出自己愿意发电的价格和电量,然后按“价格从低到高”排序——就像菜市场里,卖菜的人按低价在前、高价在后的顺序排队,这样更容易吸引买家。
买方排队:用电方(比如工厂、售电公司)会报出自己愿意买电的价格和电量,然后按“价格从高到低”排序——好比买菜的人按高价在前、低价在后排队,这样更容易和卖家达成交易。
展开剩余88%配对成交:从“最低价的卖方”和“最高价的买方”开始配对,只要买方报价高于卖方报价,这笔交易就有效。接着往下配对,直到出现最后一对“买方报价≥卖方报价”的组合,之后的配对因为买方价低于卖方价,就不再成交。
二、分场景看:电力现货市场有哪些出清模式?
电力现货市场不是“单一市场”,而是由“日前市场、日内市场、实时市场”组成的“组合市场”。这三个市场的出清功能不同,又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完整的现货市场体系。
PART.1
1.先看三个市场的分工:
日前市场:提前一天的“大规划”
日前市场在实时运行前一天组织出清,比如今天中午确定明天全天的发电计划。这时,发电厂商能准确预测明天的发电能力,用户也能预估明天的用电需求。通过出清,能确定明天哪些机组开机、每小时发多少电、交易价格多少,形成最基础的“发电-用电清单”。
日内市场:当天的“小调整”
就算提前一天规划好,也会有意外情况——比如第二日天气变化,光伏发电量比预期少;或者某家工厂临时停工,用电需求下降。这时,日内市场就发挥作用了:它在日前市场关闭后开放,允许市场主体调整之前的计划,比如光伏电站减少发电量,其他电厂补上空缺发电量;用户则可以根据当日实际生产情况增加或减少购电量。不过,日内市场的交易规模通常很小,主要是“微调”,不改变整体计划。
实时市场:最后关头的“安全阀”
实时市场在用电前1小时左右组织出清,比如晚上6点确定7点的发电计划,非常接近实际用电场景。它的核心作用不是“交易电量”,而是“保障安全”。如果电网出现突发情况,实时市场能通过出清调整机组出力,比如让附近的电厂多发电,或者引导用户临时减少用电,避免电网过载。同时,实时市场的价格能真实反映“当下电力稀缺程度”,比如用电高峰时,电供不应求,价格会上涨,提醒用户节约用电;用电低谷时,价格下降,鼓励用户多用电。
PART.2
再看核心出清模式:
电力现货市场的核心出清模式按交易组织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集中出清”、“分散出清”以及“混合出清”。
集中出清模式:
这是目前大多数电力现货市场采用的模式,就像“电力超市”:所有发电厂商和用户都在同一个平台报价,市场组织者收集全网的发电资源和用电需求,统一进行优化匹配,发电企业报的是自己愿意卖出的电量和价格,用电方报的是想买的电量和能接受的价格。
比如说,有A、B、C三家发电企业:A报价0.3元/度、电量20万千瓦时,B报价0.32元/度、电量15万千瓦时,C报价0.35元/度、电量25万千瓦时;用电方D报价0.4元/度、电量30万千瓦时,E报价0.38元/度、电量20万千瓦时。市场组织者先将卖方按低到高价排序(A→B→C),买方按高到低价排序(D→E)。从A与D开始匹配,A的20万千瓦时全给D,D还需10万千瓦时;接着B的15万千瓦时中,10万千瓦时给D,D需求满足,B剩余5万千瓦时;再将B剩余5万千瓦时和C的25万千瓦时中15万千瓦时给E,E需求满足。最终按最后一笔有效交易(C与E,0.35元/度和0.38元/度)算统一价0.365元/度,所有成交主体按此价结算。
分散出清模式:
与集中出清模式不同,分散出清模式主要适用于电力现货市场中的部分电量竞争。发电企业与用电方(如大用户、售电公司)直接协商交易,根据自身成本、需求和市场预期确定价格和电量,无需通过集中平台统一撮合。
比如说,有A、B两家发电企业:A是光伏电站,午间有10万千瓦时余电,成本0.28元/度,预期卖0.32元/度;B是火电厂,有20万千瓦时电量,成本0.3元/度,预期卖0.35元/度。用电方C是食品加工厂,午间需12万千瓦时电量,能接受0.33元/度;D是商场,需18万千瓦时电,可接受0.36元/度。A直接联系C,协商后以0.32元/度成交10万千瓦时,C还需2万千瓦时,再找B,以0.35元/度成交2万千瓦时;B剩余18万千瓦时,与D协商,以0.35元/度成交18万千瓦时。交易无需统一平台,双方自主确定细节,价格和电量因交易对象不同而有差异。
混合出清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集中和分散的结合体。一部分交易通过集中出清模式来完成,另一部分则由发用电双方自己协商。
比如说,A是大型火电厂(50万千瓦时,成本0.3元/度),用电方B是工业园区(需40万千瓦时),A、B参与集中出清,需求满足。A有10万千瓦时余电,直接联系用电方C,协商后以0.35元/度成交,这部分为分散交易。
三、守底线:出清结果必须过“安全校核”这一关
前面我们讲的出清,都是“不考虑电网安全”的理想情况——但实际中,就算供需匹配了,如果电网承受不住,也会出大问题。所以,所有电力现货市场出清结果,都必须经过“安全校核”,这是电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01
1.什么是安全校核?
安全校核的本质,就是“检查出清结果是否符合电网运行规则”。就像我们开车前要检查刹车、轮胎一样,电网在执行出清计划前,也要检查:按照这个计划发电、用电,会不会出现线路过载、设备故障、电压不稳定等问题。只有通过校核的出清结果,才能真正执行;没通过的,要重新调整。
02
2.安全校核怎么操作?——四步走,覆盖全场景
安全校核是个技术活,需要专业的调度系统和数据支持,具体分为四步:
第一步:建模型,收集“全量数据”
首先要为当前电网建立“数字模型”,就像给电网画一张“详细地图”。然后收集所有关键数据,包括:
电网参数:线路的输电能力、变压器的容量、母线的电压等级;
运行数据:各节点的负荷、发电厂商的报价曲线、机组的检修计划;
约束条件:电网的安全稳定限额。
第二步:算潮流,检查“正常运行状态”
潮流计算是安全校核的核心,简单说就是“计算电流、电压在电网中的分布情况”。工程师会按照出清计划,用专业方法计算:每条线路的电流是多少、每个节点的电压是多少,是否在安全范围内,就像计算水流在水管中的水流、水压一样。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交流潮流计算:用PQ解耦法、NR牛顿-拉普森迭代法,适合大多数正常电网;
直流/类直流计算:当出现交流潮流不收敛时,就改用这种更简化的方法,快速判断电网是否安全。
第三步:做故障分析,应对“突发情况”
除了正常运行,还要考虑“万一出故障怎么办”——这就是故障分析的作用。工程师会模拟各种可能的故障场景,检查出清计划在故障时是否安全,比如:
线路过载:某条线路的电流超过安全限额,会不会跳闸?
设备故障:某台变压器突然故障,会不会导致其他设备过载?
稳定问题:故障后电网的电压、频率会不会大幅波动,导致系统崩溃?
如果模拟发现,出清计划在某类故障下会引发安全问题,就要调整计划——比如减少该线路的输电功率,或增加备用机组。
第四步:补校核,覆盖“特殊稳定需求”
对于一些复杂电网,还要增加“暂态、动态、电压稳定校核”:
暂态稳定:故障发生后的0.1-1秒内,电网能不能保持稳定;
动态稳定:故障发生后的1-10秒内,电网的频率、电压能不能恢复正常;
电压稳定:电网各节点的电压能不能保持在合格范围。
只有通过以上所有校核,出清结果才算“合格”,才能正式执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总结
看完这篇文章,你应该能明白:电力市场出清不是简单的“讨价还价”,而是一套“兼顾效率与安全”的复杂体系——它通过“高低匹配”让供需精准对接,通过“日前-日内-实时”三级市场实现全周期规划,通过“安全校核”守住电网底线。
( 来源: 北极星电力市场网 作者: 清风 )
为切实提升电力交易员的能力素养和专业水平,2025年电力交易员研修班(成都站)、(北京站)将于近期举办:2025年10月28日-30日,培训地点:成都;2025年12月2日-4日,培训地点:北京。采取现场专家讲授、模拟上机操作等方式进行。
培训内容
电力系统基本知识
电力经济基本知识
电力市场基本知识
电力市场相关政策及体系
电力市场结算
电力现货市场(日前/日内)
电力中长期交易
绿电交易
虚拟电厂
中长期集中竞价交易演练
现货市场交易演练
现货交易价格预测
交易结算报告分析等。
报名咨询 1892564938,金老师
发布于:河北省旗开网-股票配资平台网-网上配资-配资投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