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各类检查中,血常规是最为常见的一项基础检查,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帮助医生打开了解我们身体状况的大门。无论是感冒发烧,还是体检筛查,血常规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检验科,解读血常规这一身体“健康密码”。
一、什么是血常规?
血常规,顾名思义,就是对血液的常规检查,是通过仪器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的数量、形态及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的检验项目。别看它只是抽一管血,却能反映出我们身体多方面的健康状况。
二、血常规能查出什么?
1. 贫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这三项指标是判断贫血的关键。当它们均低于正常范围,就提示可能存在贫血。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通常较低,同时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也会降低。
展开剩余73%2. 感染: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是判断感染的重要依据。白细胞计数升高,常提示存在感染。其中,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计数往往会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增加;而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会增多。
3. 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对于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能异常升高,且会出现大量幼稚细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会显著降低 。
4. 其他:血小板计数可反映机体的止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过低,容易出现出血倾向,过高则血液可能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
三、检查注意事项
1. 饮食:一般情况下,血常规检查无需空腹。但如果同时还需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能等生化项目,建议空腹8小时以上,检查前一天应清淡饮食,避免饮酒、油腻及高蛋白食物。
2. 运动与休息:检查前一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免影响白细胞等指标。
3. 着装:尽量穿着宽松、容易露出手肘部位的衣服,方便采血。
4. 特殊情况:如果正在服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可能会影响血常规结果,检查前应告知医生。女性经期一般不影响血常规检查,但如果月经量过大,可能会对血红蛋白等指标有一定影响 。
5. 采血后护理:采血后,应用无菌棉球或棉签按压针孔处3 - 5分钟,直至不出血为止,不要揉搓,避免沾水,以防感染。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就地坐下或躺下休息。
四、结果解读
拿到血常规报告单,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值和箭头,是不是一头雾水?其实,主要关注以下几类指标即可:
1. 红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等。若数值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等情况 。
2. 白细胞指标:白细胞计数(WBC)及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可能有感染、炎症等;降低则可能是病毒感染、某些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等原因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变化,也对应不同的情况,如中性粒细胞升高多见于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升高多见于病毒感染等 。
3. 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最为关键。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升高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炎症、急性感染恢复期、肿瘤等情况 。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结果只是初步筛查,单一指标的轻微异常可能并无临床意义,也可能是生理性波动,如剧烈运动后白细胞暂时升高、孕妇孕期血红蛋白生理性降低等。如果血常规结果出现明显异常或伴有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及其他相关检查,综合判断病情,以便采取进一步的诊疗措施 。
血常规虽小,却蕴含着大大的健康信息。了解血常规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能在就医时与医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图文:临床检验中心 武荣
编辑:朱文祥 责编:高秀芳
审核:纳顺达来、彭建峰
发布于:北京市旗开网-股票配资平台网-网上配资-配资投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